发布时间:2025-4-10
前言
2025年4月10日,上海票据交易所举办了首场“票据综合服务平台业务专题培训”,对票据综合服务平台的业务背景、主要功能和业务流程进行了介绍。我听完最大的感受是:如果这个平台运营得好的话,将带动银企票据贴现价格透明度大大提升。
一、票据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功能
从本次培训的介绍来看,票据综合服务平台主要有三个功能:跨账户查询票据信息、票据信息披露、票据贴现信息撮合,其中票据贴现信息撮合是其最核心的功能。
(1)跨账户查询票据信息:企业在绑定其在不同金融机构的账户后,可一点查询绑定账户内承兑、持有、受质的票据信息。
(2)票据信息披露:与票据信息披露平台账户打通,往后可在票据综合服务平台查询和办理票据信息披露业务。
(3)票据贴现信息撮合:一方面,银行可以上传贴现报价供企业查询;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挑选其持有的票据向各贴现机构发起询价。
需要注意的是,票据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定位依然是票据信息撮合平台,在票据综合服务平台达成意向成交单后,企业仍需在开户银行或供应链平台按成交单要素向贴现机构提交贴现申请,贴现机构再进行应答,中国票据业务系统再完成清算。
二、我的观后感
正如“票据综合服务平台”其名,票交所其实把票交所面向企业的一些功能整合了起来,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票据贴现信息撮合功能,这项功能脱胎于“贴现通”功能,后升级为“线上贴现”,如今进一步整合到“票据综合服务平台”。
过去,企业票据贴现价格信息一直不太透明,企业很多时候可能只知道有业务联系银行的报价,而不同地区、不同银行的报价又存在较大差异,企业很多时候并不能找到最优的价格。对于票据贴现这种比较标准的报价形式,却没有形成一个透明的市场有点令人费解。
在“贴现通”业务早期,必须通过“票据经纪机构”才能在企业和银行之间进行贴现信息撮合;在升级为“线上贴现”后,票交所放松了这一限制,企业可以直接向银行发起询价,但似乎并未大规模推广;而在票据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可以直接与贴现机构交互并开展业务。此次培训上,我听到的一个高频词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去中心化”,看来票交所思维方式有所转变。
按照票交所初步规划,“票据综合服务平台”将于今年下半年上线,上线之后,平台不仅将向金融机构和企业开放,也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社会公众手机号注册之后也可在平台查看贴现报价信息(不展示贴现机构名称),市场信息透明度将极大提升;企业完成注册认证、贴现机构签约后,便可以向贴现机构发起意向询价或挂牌报价。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票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