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2-5
前言
2025年2月5日,金融时报发布专访文章《金融小工具 利企大作为》(访上海票据交易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翠微)。印象里这应该是张翠微2024年接任票交所董事长以来首次接受专访,其中提到的3件事尤其值得关注。
一、如何看待:商业汇票造成企业拖欠账款观点
《金融时报》记者:一度有观点认为,商业汇票造成企业拖欠账款。对此,您怎么看?张翠微:商业汇票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兼具支付和融资功能,不是企业拖欠账款的根源。
企业拖欠账款的原因很多,比如经营不善、流动性紧张、市场萎缩等,其中,不合理的行为是一些企业凭借优势地位滥用商业信用,超出正常期限赊账,占用上游企业资金。即使没有票据,拖欠行为也并不会消失,而是会改头换面,比如直接挂账或者使用其他的金融工具赊账。而有了票据,卖方企业可以持有一个具有法律保障的、要求付款人到期付款的证明,反而有助于解决账款拖欠问题。
为防止一些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利用票据拖欠账款,金融管理部门不断健全票据市场管理制度,将票据最长付款期限缩短至6个月。上海票交所也建立了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承兑人及时披露票据相关信息,包括票据逾期信息等,一旦商业汇票发生承兑人逾期、持续逾期或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票交所将依据规则,暂停提供相关票据业务服务或功能。这些举措有效规范了票据签发和支付行为。
当前,我国商业信用在不断完善发展过程中,票据市场不断规范、监管趋严,一些居于优势地位的企业转而使用票据以外的、规范性不足的信用工具,谋求监管套利,增加了中小微企业的占款压力和融资成本。因此,解决拖欠问题的一个思路是在反垄断框架下,规范企业的不当支付行为,提升各类商业信用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发挥票据市场在推动我国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创新产品:供应链票据
《金融时报》记者:票据产生了40多年,而上海票交所成立了8年多,您认为上海票交所对票据市场发展有哪些推动与创新?
张翠微:上海票交所的职责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两点一线”,其中一点是服务实体经济,另一点是防范风险,这两点是票交所的主责主业;一线指的是守护好票据市场基础设施系统。围绕职责使命,我们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助推票据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我重点谈谈近年来积极推动的供应链票据工作。供应链票据是出票人基于真实交易关系,通过符合条件的供应链平台在上海票交所系统签发的电子商业汇票。我们利用供应链平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特点,从源头上强化票据真实交易关系,将原本汇聚在核心企业身上的信用资源向上下游企业延展推送,使得供应链上的各类型企业都能快速、低成本获得资金支持。
2024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上海票交所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联合开展了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山东一企业试点落地了全国首单直接模式供应链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金额3200万元。供应链票据直接作为底层资产进行证券化,让其成为银行间可交易的标准化产品,有助于持票的中小微企业盘活票据资产,增强供应链票据融资的便利性和普惠性。
三、面向企业的票据综合服务平台
《金融时报》记者:我们关注到上海票交所正在大力推进面向企业的票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能否透露一下该平台的建设情况?
张翠微:票据综合服务平台是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上海票交所积极响应市场需求着手建设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还未正式上线,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项目建设,为广大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服务,包括搭建互联网自主注册入口,企业可通过PC端或手机端登录平台,自主完成注册流程并使用平台各项服务功能。同时,我们也在同步推进网页版、小程序、公众号等多种服务端口的开发工作,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在多样化场景下的票据服务需求。
在平台上,我们还将为企业提供跨账户、全方位的票据信息和贴现行情查询功能,企业可以掌握全部账户内持有和承兑的票据情况,查询各贴现机构报送的贴现价格,快速获取价格信息,进行高效比价。此外,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办理信息披露等相关业务,实现一点接入办理多项业务的需求。
文章来源:本文节选自金融时报专访文章
作者:记者 徐利 李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