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7
前言: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回首2023年,票据市场依然不平静。疫情后时代,经济并未迎来强劲的反弹,在一季度此前挤压的需求释放后再度乏力,企业和居民投资需求普遍较弱。票据新规实施后对票据市场影响显现,尤其是票据最长期限缩短至半年,票据供给成为影响票据利率的重要因素。总体来看,票据市场面临的挑战明显增多。
1月1日,《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正式施行,票据最长期限由1年缩短至6个月。
2月10日,人民银行召开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提及:持续规范票据市场发展,推动修订票据法。
3月4日,全国“两会”开幕,人大代表提议有:发展绿色票据,将电子债权凭证纳入准票据管理,健全完善商业汇票监管机制。
3月17日,人民银行宣布将于2023年3月27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
3月22日,中国恒大集团公布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提到境内商票逾期金额为3263亿元。
3月31日,票据利率为全年最高,半年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2.59%。
4月12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票据新规实施以来首期《持续逾期名单》,共有承兑人1249家;同时,发布《关于非信用因素逾期承兑人申请解除持续逾期状态的通知》。
4月27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发布《关于修正票据逾期信息申请流程及相关事项的通知》。
5月16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票据承兑业务稳中有降,票据融资稳中有降,票据市场利率有所上升。
6月13日,人民银行公布7天逆回购中标利率为1.90%,下调10BP;
6月20日,1年期LPR为3.55%,5年期以上LPR为4.20%,均下调10BP。
6月21日,上海票据交易所就《上海票据交易所参与者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6月30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增加再贴现额度400亿元,调整后的再贴现额度为7400亿元。
7月27日,人民银行公布6月份的票据市场运行数据,6月末票据承兑余额17.7万亿元,较年初下降1.4万亿元,为年内最低值。
7月28日,票据利率来到年内最低点,半年期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触及1.00%。
8月18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电视会议,会议指出金融机构要加大贷款投放力度。
8月21日,1年期LPR下调10BP至3.45%,5年期以上LPR维持不变。
8月31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和《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
9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发布,对未来5年的立法工作进行规划,票据法没有进入第一类和第二类项目,票据法修订依然没有明确的时间线。
9月7日,票交所公布8月承兑人逾期名单,碧桂园商票首次出现密集逾期。
9月11日,票交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银企直连功能改造相关工作的通知》,督促银行、财务公司积极推动ECDS业务向新系统迁移,为2024年1月起新系统全面运用做好准备。
9月26日,人民银行公布8月份的票据市场运行数据,8月末票据承兑余额与贴现余额分别为18.2、12.8万亿元,均较上月上升约4000亿元,创今年以来最大升幅。
10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贸易管理严禁各类虚假贸易的通知》,严禁央企开展各类虚假贸易业务。
10月21日,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继续指出将推动票据法的修订。
10月24日,票交所发布《关于印发<上海票据交易所票据服务收费办法>的通知》,发布最新的票据服务收费标准。
11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正式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与现行票据业务风险资产计提方式相比,银票承兑业务风险权重有结构性下降,票据贴现与转贴现业务风险权重有所上升。
11月3日,证监会就《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规定(修订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要求银行承兑汇票根据信用评级计提风险资本准备。
11月7日,人民银行在其公众号发布专栏文章《推动中国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助力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在票据创新产品、规范市场行为、防范市场风险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11月23日,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子公司未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公告》,为首家构成商票实质逾期的央企。
11月27日,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通知提到:促进供应链票据规范发展,完善票据市场信用约束机制,强化对民营企业使用票据的保护。
11月30日,农业银行2023年承兑银票的余额达到8742亿元,取代兴业银行成为银票承兑第一大行。
12月22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下一步将明确相关票据性质与分类,强调真实交易关系,强化信息披露及信用约束机制。聚焦票据功能,持续优化供应链票据系统功能,推进票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票风笔记,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