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30
前言:
国内证作为支付结算和贸易融资工具从诞生之初就面临银行承兑汇票的直接竞争,同时也存在与国际信用证相比的一些特征性不足。
1997年人民银行制定《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重新推出国内信用证结算方式以来,直到2006年国内信用证才进入迅速发展阶段,2009年至2012年间开证量迅猛增长,国内证贸易融资及“国内证+同业代付”模式适时蓬勃发展,但随着2012年同业代付被纳入表内并最终于2014年停用,国内信用证增速回落。2016年10月8日新版《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实施,国内信用证付款期限延长至一年,事业单位结算、服务贸易被纳入结算范围,明确了开证行独立拒付的权利等等,此后国内信用证结算和融资规模快速发展。
2023,是魔幻的一年,尤其是国内证。随着相关政策的发布,大家对待国内证的心情如过山车,从年初的期待,到年中的失望,再到目前的热情。
我们来回顾一下关于国内证的心路历程。
01、年初:票据新规激发国内证需求
2023年,世间再无足年票据。
票据新规对内贸票据业务增长形成充分扼杀,在存款端收益不断降低,贸易成本、资金成本、开票成本翻倍的市场环境中,r融资端的国内信用证让很多朋友看到了希望。
低风险业务,国内证角色能否转换部分票据需求?
跟票据相同,具备信贷资产属性的国内信用证,作为一类结算工具或者融资工具在我国的信贷实务中,与银票有相互可替代性。承兑签发时间是票据跟信用证的最大区别,该区别也注定了在同等期限的基础上,票据以操作简单、支付迅速、融资便利、费用低廉等因素优先于国内证。所以以往内贸业务不会首选国内证。虽然存有对国内证的嫌弃,但票据新规下的票据期限缺陷导致需求的转换,前者在市场上热火朝天的流行起来。最大原因在于:国内证的最长期限是一年!
对于低风险业务而言,拉长的时间就是收益的空间!从银行角度,国内证存在另外一个优点:本身系统的完善性,避免类似银承的“萝卜章”“克隆票”等风控问题,合规性较好。是银行风险偏好的产品或工具。当票据新规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票据业务时,总量规模偏小的国内证市场孕育着爆发的机会。当下的市场已经感觉到国内信用证的突起。
春节假期后的开工,不完全统计,低风险业务的新开票据基本为零,各家银行陆陆续续开出的国内证以实际支付为主。两者的总量比率相对之前应该有所增加,从不断增多的二手同业福费廷询价可以看出倪端。
福费廷业务跟票据融资贴现对比,同样存在议付和一二级福费廷市场。但前者做不到既可以民间票据市场的流转融资,也可以通过银行同业的转贴融资,仅仅只能在银行同业的转贴市场。
国内证福费廷市场,也长期存在着类似“大行收多出少、小行出多收少,YC只收不出”等情况。福费廷价格的涨跌有信用证本身的信贷属性、结算工具等因素影响,也有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引起的波动。有波动也就有机会,由于福费廷在民间无法买卖和流转,银行同业间的福费廷市场一直存在。
另外,从融资角度,国内证也有多种模式,福费廷只是其中一种,此外还有其他方式。如国内证买方押汇、卖方押汇、打包贷款,买方付息融资以及“代理交单融资”等。
2023,票据新规的影响叠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国内证的规模、福费廷规模增加成为大概率事件,为可能萎缩的票据业务转型提供了指导性的方向。福费廷价格可能出现与票据不同步的现象,传统“微笑曲线” 让票证错配的低风险业务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机会,比如票开证或证开票业务。从另一角度,我们还需要观察国内证是否真能代替票据,至少等到二季度末,包括去年到期票据及今年一月份开出的票据到期后的市场表现。
至于国内证期限是否跟票据同步,调整为半年期,也许近期看不到迹象,对于将来,我们也拭目以待。2022年27万亿的票据规模中,足年票据比例超过20%,大部分为低风险或融资需求。票据新规下的20%必然有一定比例转为国内证。国内证在2023迎来更多的市场机会。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票据重心的转移也是必然现象。
02、年中:新规落地,国内证要凉?
在大家将票据业务的重点转换到国内证做准备之际,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刷屏。在征求意见稿中,第八十三条“商业银行各类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系数”的第六点:(六)与贸易直接相关的短期或有项目,信用转换系数为20%,但国内信用证的信用转换系数为100%。
一个从票据新规、市场发展以及社融数据等维度分析,认为国内证市场充满希望,福费廷业务也随之繁荣;一个是国家监管机构的公告发文,导致市场一片唉声,认为国内证市场要凉。
正如大家所知,国内证的优势在于:
1、对银行来说属于表外业务,经济资本占用为20%;
2、对福费廷企业来说,融资期限可以拉长至一年,且不上征信。
这是国内证与票据的区别。国内证起源于国际证,在2016年国内证新结算办法后,国内证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从贸易证到服务证到租赁证。国内证迎来爆发期。银行国结部门或交易银行部门从票据业务的跷跷板中分得一杯羹。
如今,在欢庆票据新规落地畅想国内证再迎来新机会之际,国家出台征求意见稿,也许是对银行以往国内证“伪创新”业务的修正,强调回归本源,立足初衷。
我们再来聊聊此次征求稿给国内证带来的影响。
1、从实务角度,这次征求稿将国内证的经济资本占用从原来的20%上升到100%,银行开证意愿就大大减弱。势必腾挪资产规模或综合考虑中收等因素,在这一程度肯定会影响国内证的规模及后端福费廷同业。
2、从低风险业务角度出发,对企业来说,其影响较小。究竟是票据半年期融资两次还是国内证融资一年一次的问题。即使存在开证意愿减弱的前提下,企业配合银行完成相关绩效考核任务,开证和开票的性质一样。国内证该开还得开。
另外,如何将国内证的信用转换系数合规降低也是一门学问或技术活,通常所说的自开自贴、保付加签、国内证转开跨境证、同业代开。。。等等都值得研究。国内证福费廷业务也因此受到影响,证源减少带来福费廷同业转让的规模相应缩小,但可能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单票利润的提升。
20%到100%的经济资本占用,对国内证业务及后端福费廷业务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银行会重新审视以往业务转向传统贸易证,同时考虑合规的消规模。企业是否是敞口开证还是低风险业务,相信其影响较小。对期限有要求的融资通过票转证的需求不会减弱,业务不会停止。
2023年国内证市场充满希望,福费廷业务也随之繁荣;很多银行重点布局国内证,调整票据部门向证业务发展,认为国内证一年的期限是票据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是今年以来,信用证二级市场价格不断上涨,一方面是一年期2.5-2.0的区间内各家银行存在大量套牢盘等待解套(业内人士一定能懂),2.0以下更是大批去年来的深度套牢盘。要在二级市场大放水去解套接盘意味着投放方向难免偏离监管要求,所以大幅快速降价的概率不是很大。这也意味着,以前靠二级市场倒卖赚差价的银行和做二级市场套利的企业失去了多数的利润来源。
所以大家会看到,票据贴现已经因信贷数据下滑后的规模大增,以票冲贷在社融数据中再返新增,贴现利率再破2.0,甚至到1.5附近。但一年期国内证福费廷始终保持在2.0以上。
有好几个收证的同业群,各自吐槽不绝于耳。目前国内证业务尴尬之处在于:价格高,证源少!
回到证源的问题,当初信心满满,认为国内证能代替票据占据同业市场一片火红江山的心态好似被当头一棒,疼痛更觉无望。大部银行在今年的信用证实务中,已经明显感觉到国内证的寒意:银行开一年期的国内证意愿减弱,要开也只有半年期。不愿意开一年期国内证与征求稿息息相关。很多银行针对明年可能执行的资本管理办法在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因此2023年开出的一年期国内证在2024年到期的存量同样由20%的风险资产占比提高到100%。
当经济资本占用都是100%的前提下,部分银行开证意愿减弱,选择开承兑而不是国内证。同样的半年期,国内证跟承兑相比,毕竟票比证的操作更简单,从时效上对于企业来说更乐于接受。
从第二季度开始,有部分银行总行下发通知不再开一年期的国内证,恢复时间待定。上述收证的同业在证源上自然紧张,只有在存量证的二手福费廷看看是否有机会,但不如收票来得爽快。
另外,如何将国内证的信用转换系数合规降低也是一门学问或技术活,通常所说的自开自贴、保付加签、国内证转开跨境证、同业代开。。。等等都值得研究。
03、年终:票据直转贴将全流程计提风险资产
最近据相关消息,自明年起各类票据交易在购入时或需计提风险资产。具体计提比例为:
- 直贴买入40%(之前为25%);
- 转贴买入8%(大部分机构不计提)。
同时强调,转贴现卖出后不会释放风险资产,只有等到票据到期后才能释放。
根据我国票据法,无论是直贴还是转贴现交易,都存在到期被追索的风险。因此,从强监管的角度来看,银行在票据交易后应该计提相应的风险资产。
近年来票交所在交易主协议条款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试图降低或弱化二级市场转贴现端的风险资产计提,以增加票据转贴现二级市场的交易量。然而,从近年来的监管检查来看,这些努力遭遇了较大的阻力。
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也在今年年初收到了“风险加权资产计算不准确,流动性风险指标计算不准确”的相关大额罚单。
“直+转”模式的盈利依靠的是高规模高周转,涉及直贴行、中转行、过桥行、包买行等,单笔收益率在1-3BP之间,一旦全流程计提风险资产,其成本必然增加,目前收益率能否覆盖成本需要测算,更何况,只要票据没到期即使转卖后风险资产占用不会释放,更大程度削弱票据流通的积极性。
如果上述消息最终得到实施,无疑将对现有的票据市场格局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一些以票据“流量”业务为主,甚至以“直转、转转”业务为主营的机构,可能会造成较大的冲击,票据市场在短期内的萎缩可能较难避免。
根据银行对信贷规模的调节,票据与国内证属于跷跷板的替代效应。当政策对票据业务出现负相关影响时,国内证业务不可避免的繁荣起来。
04、最近:《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展
与票据业务风险资产超预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信用证。年初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国内信用证表外转换系数从2月征求意见稿中的100%。但根据目前的反馈,国内证调整为:货物贸易项下20%(与现行一致)、服务贸易项下50%。这是一个令大家欢呼喜奔的消息,再一次让大家对国内证充满期待。
国内证与票据相比,风险资产占用低,期限长(1年期),二级市场收益率还过得去,转卖之后转出行还无需计提风险资产。由于福费廷在民间无法买卖和流转,银行同业间的福费廷市场一直存在。传统从事民间票据贴现的中介将有可能由于票据业务规模的减少而导致“失业”,但可以真正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接二手福费廷行口做撮合业务的中介业务。
三季度末,持续8年的国内证代理福费廷业务被叫停。可能的原因包括部分银行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防控系统性风险积累的需要;经济复苏情况不明显,业务底层的信用风险偏大,防控信用风险向二级市场传导的需要。从10月份开始,正式取消了国内证代理福费廷业务,所有福费廷业务都得银行开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福费廷业务的操作时效。
同时,福费廷价格一直高于票据贴现价格。目前在票据贴现大幅度下调至1.2左右时,半年期的福费廷价格在1.6左右,高于票据贴现价格40BP,即使二手福费廷价格也不具备票据直贴价格的优势。一年期福费廷价格在季度末最低点也在1.8左右。
所以,票据贴现价格的优势在加上风险资产成本后能否跟同期限的国内证福费廷价格来竞争就决定了大家对两者之一的选择。一年期的融资只能依靠信用证(贸易融资成本低于信贷成本)。我们拭目以待,市场终究给出答案。
可以预期的是:部分票据需求将被国内信用证所替代,国内证再次迎来机会!需要说明的是:
无论政策如何变化,都没涉及国际证的调整内容,应该依旧保持原有的经济资本占用比例。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信用证业务的新时期,跨境业务依旧大家转型方向之一!
文章来源于跨境易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