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2
前言:
2023年1月12日,京东科技与大公国际签署合作协议,计划联合推出行业内首个票据信用评级,从报道的内容推断应该是指承兑人票据信用评级,而不是票据评级,如果是票据评级,由于涉及的付款义务主体更多会更复杂。
一、京东与大公的票据信用评级
双方本次合作将依托京东科技丰富的风险数据和先进的大数据建模技术,结合大公国际具有公信力的评级方法和丰富的评级经验,在覆盖主流票据承兑人的前提下,共同建立标准化、数据驱动的评级体系。
票据评级体系分为行业风险、流动性评价、交易评价、同业评价四大风险维度,评级模型将突破传统主体模型仅依赖财务数据的模式,纳入用票行为、历史履约情况、司法数据、金融机构认可度等替代信息,以解决模型财务数据不足的问题。
二、票据市场评级的难点
虽然很早就有人提出要建立票据市场评级体系,但是由于其复杂性一直难产。影响票据风险的因素很多,但关键还是承兑人的信用风险,银票和财票相对简单,商票考虑的因素会多一些。目前银票和财票评级套用银行和财务公司的发债评级基本能满足条件,难的是商票的评级。
(1)承兑人数量多
通常企业债券的发债主体为集团内的核心企业,但商票的承兑人往往分布于集团内的各个公司,多的有几十上百家,目前已经在票据信息披露平台注册的企业超过65000家,数量实在太多。一个解决办法就是只覆盖哪些开票量比较大的主流承兑人,抓大放小。
(2)信息获取难度大
对于债券而言,由于发债主体就是融资主体,所以他会主动披露财务等相关信息;但对于票据尤其是商票,融资主体是持票人,票据承兑人没有义务披露财务信息,虽然按照新出台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要求,承兑人需披露票据承兑信息与承兑人信用信息,但这个数据说实话能反映的信息比较有限,且存在一定滞后性。
(3)缺乏应用领域
就目前的票据市场而言,并没有相应的产品需要匹配票据评级,主要的融资模式还是票据贴现,采取的是银行贷款授信的方式。标准化票据本来可以用票据评级来进行实践,可惜又停了。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票风笔记,未经同意不得转载